AMB 2012 聚焦金属加工业未来趋势

作者:彭少虎 文章来源:MM《金属加工》 发布时间:2012-10-24
分享到
2012年9月18~22日,在湛蓝的天空下,德国斯图加特展览中心迎来了时隔两年的AMB 2012国际金属加工展览会.


图1  斯图加特展览公司总裁Ulrich Kromer von Baerle先生

2012年9月18~22日,在湛蓝的天空下,德国斯图加特展览中心迎来了时隔两年的AMB 2012国际金属加工展览会。日益国际化的特质,高品质的同期活动和更加踊跃的参观者使斯图加特国际金属加工展成为欧洲领先的机床和精密工具行业双年展,并确立了其日趋重要的国际地位。

AMB 2012吸引了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1356家参展企业和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000余名参观者,105200m2的展示大厅再次被预定一空。来自国外的参展商比例从上届的25%上升到27%,充分体现了参展商的国际化程度,来自国外的参观者比例也从上届的11%上升到15%,创下了新的历史记录。展会内容全面涵盖各类机床与加工中心、刀具、数控系统、测量设备、机器人、辅助工具及加工软件等产品。自1982年开始举办以来,AMB不断超越自我,在跻身世界第五大机床展的成功道路上又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金属加工的未来趋势将如何

在“明日之趋势——金属加工创新之旅”的主题下,每一位参观者都能在AMB 2012展会找到针对各自生产挑战的解决方案,并能获得关于金属切削加工及相关的精密工具现状与未来的全面概述。

斯图加特展览公司总裁Ulrich Kromer von Baerle先生(图1)在开幕致辞中说:“AMB 2012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平台。参展商带着极大的期望而来,他们希望奉献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全新的产品和创新理念,为金属加工业、环境和人类社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而技术的核心将聚焦提高生产力、能源和资源效率、复合材料以及钛等新型材料的加工解决方案、可靠性以及客户满意度。”


图2  DMG与MORI SEIKI展出的合作研发的最新产品GMC35多主轴自动车削中心首次在全球亮相

DMG与MORI SEIKI的强强合作正是为了可持续的创新。在本届展会上,两家公司展出的合作研发的最新产品GMC35多主轴自动车削中心是首次在全球亮相(图2)。柔性的加工方式源于GMC35配置的6个主轴和多达31轴的加工能力,使其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高精度的车、铣、钻、镗等复合加工。GMC35的加工区被设计成一个封闭的环形,因为工件是从前面被加工的,不仅行程最小,为刀具的角度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也更好地控制了加工区和工件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配合DMG机床自动化解决方案,通过机械手自动抓取工件,使GMC35能够满足未来对智能化、高生产力和柔性化加工的需求,而用户受益于最大化的生产能力和最少的投资成本。

哈斯自动化欧洲公司(HAAS)在AMB 2012发布了其为响应客户需求而开发的UMC—750全能型加工中心。秉承了哈斯机床高可靠性和高精度的优点,新的5轴UMC—750满足机加车间多种尺寸的零件加工,加工范围为762mm×559mm×508mm。工作台能够将工件任意角度定位实现五面加工,也可以通过5轴联动进行复杂的曲面加工。创新是企业称雄世界,保持竞争优势和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哈斯的创新基于其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和过去20年间在金属加工领域的深厚积淀,并用这一个个创新成就了客户的成功。 “多重任务执行”,即基于标准机床的各种不同加工技术及过程组合,同时也成为德国SW公司多主轴机床发展模式的传奇所在。本刊记者在位于8号馆的SW公司的展台上看到4主轴8工位同时加工4个零件的SW BA342立式加工中心,充分诠释了其“Efficiency is 4 in One”的加工理念。


图3  SECO展出的新型多功能高效铣刀Turbo 10具有高效和高灵活性的加工特性

山高刀具(SECO)展出的方肩铣刀Turbo 10是一款新型多功能高效铣刀,可以广泛应用于槽型、阶梯、轮廓以及面铣加工。优化的刀片槽型设计有效降低了热积聚效应,硬化处理的刀体和表面涂层增强了刀具的耐磨性、可靠性、加工精度和使用寿命,使Turbo 10具有高效和高灵活性的加工特性(图3)。山特维克可乐满(SANDVIK Coromant)在AMB 2012全面展示了其“Value Chain Offer”的服务理念。该公司的Klaus Christoffel博士在与本刊记者交流时诠释了这一理念的内涵:“基于市场的竞争压力,我们的客户希望得到的不仅是刀具本身,而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全面解决方案。山特维克可乐满提供给客户的是针对其产品从研发到生产的价值链的咨询服务,包括生产计划、加工、物流以及员工培训,帮助客户实现以最低的成本换取最大化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共有10家中国企业在AMB 2012上亮相。作为中国参展企业的代表,株洲钻石刀具欧洲公司负责欧洲和俄罗斯市场的推广,总经理赵泉良谈了自己对未来刀具的观点:“未来的刀具应该和机床联系更加紧密,单纯说刀具没有意义,刀具必须和机床以及加工设备配合,比如和人机对话的结合。还有新材料在不断地更新和出现,刀具也要配合新材料的发展。未来整体的趋势是设备不断地智能化,加工更加复合化,那么刀具就要实现信息化,这需要有更多的信息收集,未来的刀具会集成更多的芯片和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

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技术和机床学院(PTW)院长Eberhard Abele教授在与本刊记者交流中谈道:“AMB 2012展示了很多德国机床工具行业在节能减排领域中的革新精神。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深刻考虑节能减排机械产品的重要性。尤其是汽车行业,生产商已经将节能减排作为技术规范的一部分。此外,技术方面的最新难题将是新型材料及产品的成本效率和可靠性。未来几年内,复合材料将成为航空航天业的一大特色,与此同时,钛材料的使用也将不断增加。这类新型材料产品迫切需要新型工具技术,尤其是机床和刀具技术,而这些技术将不断优化新型材料的使用。另一个重点发展趋势则是不同产品生产过程的复合加工。”Abele坚信这类整合将为生产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改善:节省组装及启动时间,缩短生产耗时、减少产品瑕疵、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图4  株洲钻石刀具欧洲公司展出的适合为风力发电机为代表的重型零件加工的刀具

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持续增长使能源效率成为每个人都津津乐道的话题,能源效率也等同于减少单位工件的加工成本。机床如何与上游和下游的工序进行理想的匹配?AMB 2012也聚焦了自适应性生产的新产品,精益物流所产生的巨大潜力被应用在金属切削生产车间。

自动化、复合化、能源效率这些代表未来金属加工业趋势的要素在AMB 2012展会中处处得到体现,因为围绕着这些趋势的创新代表着可持续的创新。

中德机床市场及新能源机遇

在展会开幕当天举行的媒体新闻午餐会上,AMB 2012的主办方德国斯图加特展览公司,以及展会的支持协会,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精密工具行业协会、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VDW)的顶级专家均到场与各国记者交流。

VDW总裁Wilfried Schäfer博士介绍说:“2012年上半年,德国整个机床制造业订单总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3%,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国际市场需求总体下降而引起的,但也表明了行业订单量呈现出正常而有规律的变化模式。尽管今年订单数量较少,但去年积压的订单着实会使生产总量提高。2012年上半年,德国整个机床业生产量增长13%,我们预计今年的生产总量会增长6%。3/4的德国机床销往国外,而上半年的出口量增长高达27%。1/4的德国机床出口到中国,尤其是来自中国汽车行业的需求正在不断地增长,来自俄罗斯和印度的需求也日趋显著。另一方面,铁路交通、电子产品的发展势头良好。在中国,机床市场的发展趋向已经非常明朗,即用户需要最合适的而非最低价的技术。我们的机床能够适应本地化生产以及目标市场情况,比如根据中国市场、印度市场、俄罗斯市场而量身定制独特的生产方案。”

AMB 2012参展企业又是如何应对当下新能源机遇的呢?德国政府预期到202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占到总发电量的30%。为了达到德国可再生能源法(EEG)所规定的这一目标,德国每年需要生产多达3000MW额定功率的风力发电量。仅2011年,德国就增建了895个风力发电场,输出功率为2007MW,比2010年增加了456MW,同比增长了30%。这样的增长情况与2011年全球市场的增长趋势相吻合。这些有利数据说明了风能产业将成为德国机床及其供应商的一个充满潜力的市场。


图5  具有百年历史的HELLER公司是一家德国家族企业,目前在德国、美国、英国和巴西都设有生产厂,图为位于德国斯图加特的生产工厂的自动化生产单元

斯图加特展览公司为参观AMB 2012的观众准备了一个“风能课程”。所有渴望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展现给来自风能产业参观者们的参展商都有机会将自己的企业商标收入到专门的参观手册。观众可根据展会指南和公司商标直接找到相关展台,这为所有找寻最新科技的参观者提供了一条捷径(图4)。这种做法也值得中国同类展会借鉴。

AMB China 2012南京起航

2012中国(南京)国际金属加工展览会(AMB China)于2012年10月15~17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AMB China 2012首次在亚洲启用母展品牌AMB,国际展商的参与热情大为高涨。今年国际参展商的数量和参展规模较去年大幅增加,更多来自德国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在中国得到展示。德国玛泰克(Matec)公司、孚尔默(VOLLMER)机床公司、钴领公司以及瑞士PLATIT、美国史丹利公司、意大利HYDROBLOCK、丹麦SCANWILL、比利时富美成、意大利R·E·A等公司的产品涵盖了机床、刀具、研磨抛光、涂层技术、热熔钻头及工业清洗设备等。国内企业除了南京数控、南二机齿轮、南京工艺等企业外,江苏省机械行业协会也组织了省内机床工具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参与本次展会。

江苏省机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江建春先生在斯图加特向德国及欧洲机床工具企业和用户发出了盛情邀请。他在致辞中说:“‘十二五’期间,江苏工业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着力推动全省装备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环节攀升,对于促进关联行业技术进步、提升全省制造业整体水平至关重要。江苏省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装备产业高速发展,省内众多重点领域骨干企业,一系列的重点产业布局、重大投资项目将为展会增色添彩。”AMB China 2012展会期间的高端制造及应用领域论坛将指引金属加工的发展趋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齿轮技术分会为齿轮专区举行的“高端齿轮传动制造技术研讨会”,为高端齿轮高精、高效加工工艺、高端齿轮装备及成套技术,齿轮数控生产线技术的行业深入探讨提供了平台。“中国(南京)可再生能源产业链大会暨投融资研讨会”和“江苏省自动化发展论坛”等应用行业论坛也将同期举行。论坛内容将紧紧围绕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所制定的产业导向,分析和探讨行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图6  位于斯图加特的奔驰汽车博物馆

为了推进国际金属加工与装备制造领域的深层次交流与合作,江苏省政府在与巴登符腾堡州国际经济与科技合作部联合组织的“中德企业对口洽谈会”中搭建起中德两个经济大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开展深层次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未来的加工和汽车制造技术”——中德高端机械制造技术论坛将就“巴符州和江苏合作的新领域”展开深入研究与探讨。AMB China 2012在中国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搭建起金属加工国际贸易平台。

感受德国工业和文化

AMB 2012的举办地,斯图加特展览馆是一座完全采用太阳能提供电力的展馆,弧形的屋顶铺满的了产自中国的光伏电池板。当展馆没有展会时,这些太阳能电力就汇入斯图加特城市供电系统,堪称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典范。

斯图加特所在的巴登符腾堡州位于德国西南部,是欧洲最具创新精神和革新能力的地区之一,也是德国重要的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全德国45%的机床制造企业坐落于此,其产值占到德国总产值的52%。这里用于研究和发展的资金占全州生产总值的4.4%,相当于每年投入170亿欧元。自动化、机械和电子工程是这里重要的工业领域。汽车、齐柏林式飞艇NT号、安全气囊、防锁死刹车系统等突破性创新科技都源自巴登符腾堡州。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云集了如此众多的制造企业、配套企业、客户和科研培训机构。这里不仅有戴姆勒—奔驰(Benz)、保时捷(Porsche)、博世(Bosch)、费斯托(Festo)、蔡司(Zeiss)等行业著名的领军企业,也有众多创新型的中小企业,他们或立足德国,或开拓全球市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在AMB 2012展会的现场,随处可见青年学生的身影,他们或三三两两,或在教授的带领下参观展会。主办方将展会作为“青年培训计划”的理想场所,在“机械工程师——一份充满活力的工作”的口号下,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VDW)第三次借助展会来招聘青年员工。VDW邀请来自巴登符腾堡州的即将毕业的技术应用学校的学生来展会参观,这些学校包括以技术为导向的初级中学、中级学校、综合学校以及重金属加工专业培训的职业学校。

在斯图加特展览中心中庭举办的“WorldSkills Germany”职业竞赛活动中,这些学校的学生有机会在机床加工展区获取被认可的金属加工实习职位、培训和工作内容,工程学课程和职业前景等信息。感兴趣的年青人可以直接与公司总裁、人力资源经理和资深工程师展开探讨和对话。同时,参与讨论的嘉宾也趁此机会展示了他们的公司对于提升德国工业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的突出贡献和高科技的加工工艺。这些先进的产品和技术深深植根于未来工程师的脑海中,这也不失为双赢之举。

展会期间,斯图加特展览公司特意安排参观了德国HELLER公司,这也使本刊记者有机会亲临现场感受德国的机床制造企业。创立于1894年的HELLER公司是一家德国家族企业。经过几代人孜孜不倦地耕耘,今天,HELLER公司已经成长为当之无愧的机床制造业骄子,并且在德国、美国、英国和巴西都设有生产厂,为全球汽车、航空、铁路及能源等行业的用户提供机床、自动生产线和服务(图5)。HELLER公司位于德国斯图加特的生产工厂不仅生产很多为客户定制的个性化机床,同时还是新员工的培训中心。要想成为HELLER公司生产车间的技术人员,首先要在这里经过长达三年半的培训。我们参观了机床大型关键零件生产车间,这里通过精益管理和自动化生产,实现了质量、交货期、成本和合作伙伴关系四大要素的控制。生产总监Peter先生向我们重点介绍了车间内由2台HELLER MCH 350S卧式加工中心、2台HELLER MCH 280卧式加工中心和自动化立体仓库组成的一个自动化生产单元,通过自动搬运车和机器人抓取零件,能够24小时无人值守加工。用自己的机床生产新的机床,HELLER公司真正实现了机床作为“工业母机”的作用。总结HELLER公司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机床设计理念、始终如一的家族企业发展方向、国际化的定位和持续对技术创新的投资是最重要的四点成功经验。

戴姆勒—奔驰公司的全球总部以及奔驰汽车博物馆也坐落于这座工业之城。来到斯图加特,怎能不去感受人类汽车的发明与发展历程。一进入奔驰博物馆,立刻就能感觉到现代声光电的完美结合。博物馆双螺旋结构的建筑风格本身就体现出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工业美学,高大,优雅,又不失细节之美(图6)。这里的参观方式是从上往下,分成了几个大区和若干个小区,从世界上第一台汽油发动机和第一辆汽车的诞生到梅赛德斯—奔驰成为举世闻名的世界品牌,岁月流转,每个年代的代表作品,一件又一件艺术品横空出世:S级轿车、鸥翼跑车……经典不胜枚举。从价值几千万欧元的绝世孤品,到小巧精致的微小车模,无不将奔驰汽车的理念阐述的淋漓尽致。

也许来到斯图加特参加AMB 2012的每一位观众都在思考和寻找金属加工业的未来趋势到底是什么,是自动化、复合化亦或是能源效率?实际上,真正的未来正是那些在展会上探索技术的青年学生。从展览会现场到HELLER公司的生产车间,再到奔驰博物馆,本刊记者一路用心体会着德国的工业、科技与文化。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应该从中借鉴些什么呢?

在世界制造业,中国制造和德国制造可以说是世界制造业的两座高峰,但是他们发展的内涵却截然不同。中国虽然是排名第一的制造大国,但是缺乏响当当的机床品牌,而德国制造却是坚固、精密和高品质的代名词。纵观德国经济,即使是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和欧债危机,也会迅速走出泥潭,制造业不但帮助德国成功地抵御了风险,其一直坚守的严谨品质也使德国成为制造业强国。德国重视工业品质的发展之路值得中国企业借鉴并思考。


 

收藏
赞一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