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千台国产可靠性提升工程”课题要求,为提高机床可靠性,本课题研发团队从避免人工失误而导致机床损坏和错加工角度出发,开发了柔性加工中心单元工件自动识别及自动加工技术功能,从而有效提高了加工效率,避免了人工失误带来的损失,最终达到有效提高机床使用可靠性的目的。
8托盘链式结构概述
如图1所示为链式托盘交换系统结构,托盘上装夹有夹具及工件。在加工过程中,链式托盘交换系统结构与夹具及工件一起流动,类似通常的随行夹具。环形工作台用于工件的输送及中间存储,托盘座在环形导轨上由内侧的环链拖动而回转,每个托盘座上有地址识别码。
图1 托盘交换式FMC(1:环形交换轨道,2:上下料驱动装置,3:托盘座,4:卧式加工中心,5:托盘,6:托盘主驱动装置,7:驱动链轮,8:驱动电动机)
当一个工件加工完毕,数控机床发出信号,由上下料驱动装置将加工完的工件(包括托盘)拖至回转台的空位处,然后由托盘驱动装置将加工完的工件(包括托盘)转至手动上下料区对应工位,再由上下料驱动装置拖至手动上下料区,由操作者进行拆卸,并装上待加工工件。同时,待加工工件(包括托盘)被转至上下料区对应工位,然后被推至上下料区,由上下料驱动装置拖至交换区,再由加工中心的交换装置将待夹具及加工工件移至加工区定位加工。
夹具光目识别结构系统
如图2所示,工作台2安装在机床交换区下支撑结构1上,在工作台2的上方安装有装夹工件4的夹具10。
在夹具10下方底座上,镶嵌有夹具标志块3,在夹具10下方底座的侧边处位于机床交换区下支撑结构1上,安装有激光发射器7。在机床交换区上支撑结构5上,安装有激光接收器6、激光发射器7与激光接收器6的相对设置。
图2 夹具光目识别结构(1:卧式加工中心的机床交换区下支撑结构,2:工作台,3:夹具标志块,4:工件,5:机床交换区上支撑结构,6:上下料激光接收器轨道,7:激光发射器,8:护罩,9:气缸,10:夹具)
在机床交换区下支撑结构1上,安装有与气动装置相接的气缸9,与气缸9相配的活塞杆的外端头连接有护罩8,护罩8与激光发射器7相配,即可罩在激光发射器7的上方。
加工工件时,操作者将工件4装卡完成后,按下手动按钮,使机床数控系统得知装卡完成。系统发出信号,气缸9动作,带动护罩8运动,使激光发射器7露出,气缸9带动护罩8运动到指定位置停止。激光发射器7开始发射激光。夹具标志块3遮挡部分激光,在上方的激光接收器6接收激光。机床数控系统根据激光接收器6接收到激光的实际宽度,判断夹具的具体编号。激光发射器7结束发射激光,然后气缸9动作,带动护罩8回位,罩在激光发射器7上,加工作业时起到保护激光发射器7的作用。
该整体结构简单,动作灵活可靠,可准确识别夹具,保证被加工工件与系统的加工程序一致,提高了机床的工作效率及自动化程度,降低了工件的加工成本。
图3 数据I/O LINK 进行传输,传递指令和反馈信息
8APC夹具识别数控系统
如图3所示,托盘库的启停和定位通过I/O LINK轴来完成,该轴通常对外围机构的固定动作进行控制,以完成某种特定的运动和动作。其控制方法是:通过FANUC系统提供的POWER ATE CNC管理功能对I/O LINK轴进行控制;通过?i系列放大器进行驱动,该放大器通过I/O LINK接口与CNC相连;CNC通过PLC梯形图对该接口进行控制,从而控制伺服电动机。
图4 模拟量输入X80的PLC
夹具的辨别:选用数字型激光传感器,对夹具特定区域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区域对传感器光幕的遮挡大小,来改变输出的电流大小。电流信号通过系统的模拟量输入模块,然后输入到CNC系统中,再经过PLC内部功能块进行转换辨别(如图4所示),然后再通过PLC的逻辑顺序,利用系统外部工件号检索功能调用相应的加工程序(如图5所示)。
图5 CNC、PMC和机床之间的接口信号关系(1),以及调用加工程序PLC部分框架程序
结论
本文提出的激光工件识别系统,有效提高了识别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可识别工件的数量。通过工件自动识别和自动加工系统,柔性制造单元的自动化程度得以提到,同时结构系统的可靠性也得以提高。
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