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开始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布局,核电、高速铁路、航空、中高端数控机床、海洋工程、重型机械等领域已成为产业发展热点,各项扶持政策已开始陆续出台,是2011年业界普遍看好的投资机会。
在新能源领域,齐鲁证券电力设备行业分析师刘江啸最欣赏核电,新的核电规划对《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进行了大幅调整。刘江啸认为,“从我国最近对发展核电的态度转化来看,不能排除在今后对2020年发展规划进行再次调整的可能。”而我国目前装机容量仅刚刚超过1000万千瓦,这意味着核电的发展高潮才刚刚开始。
上海电气目前已经研制成功部分核电设备大型铸锻件、核一级主泵和蒸发器U型管等关键设备,有望突破核电进口零部件瓶颈并实现100%国产化,同时掌握了AP1000和EPR两种第三代核电技术核岛和常规岛的制造能力。临港核电制造基地二期工程在2012年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业务最集中、能力最完整的核电主设备制造基地,形成年产1000MW级压水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4—6套,年产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8—10套,年产核二、三级泵32台的能力。
东方电气作为我国核电领域的另一大巨头,核电业务在手订单已超过450亿元。
中国将高速铁路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在财政投入、建设用地、技术创新、经营环境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12月7日,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上如是表示。
我国目前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已达7531公里,是全世界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在未来五年,我国对高速铁路的投资额将保持在每年7000亿元。
通用航空被认为是人类交通的“第四次革命”。
担任陕西省渭南市市长助理、卤阳湖通用航空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高远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用航空每年对美国经济贡献达到1500亿美元,创造126万个就业岗位,是整个航空业的基础。我国尽管商业航空已排名全球第二,通用航空则几乎还未起步,占民用飞机的比例只有13%,而美国则达到了97%;中国通航机场占民用机场比例为46%,而美国达到了96%,产业结构严重失衡。高远洋相信,通用航空是我国唯一未开放的亿元级产业,随着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未来5—10年中国通用航空器市场总量有望达1万—2万架的规模。
据悉,我国自主研发的大飞机C919已获得6家航企的100架启动订单。随着《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的出台,已被禁锢几十年的低空空域的开放已被提上日程,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海洋监测、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民用航空领域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数控系统的发展也值得关注。
今年1—10月我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累计增速为32.59%,数控金属切削机床的累计产量增速更是高达66.85%。数控系统是评价机床行业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华中数控、广州数控、沈阳高精、大连光洋、航天数控等一批数控系统骨干企业,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在经济型数控系统方面形成了规模优势,主导着国内市场,普及型数控系统实现了批量生产,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据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单忠德介绍,尽管我国在中高档数控机床领域已开始发力,但目前还无法撼动日本、德国企业的垄断地位,国外品牌仍然占据国内高档数控机床市场大约85%的份额。
2010年,我国海上油气产量将达到5000万吨油当量,在“十二五”期间还将再建5000万吨的原油产能,形成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巨大原动力。据估计,此期间海工装备规划投入将为2500亿—3000亿元,形成4个年产值200亿元以上的产业基地,5—6个年产值150亿元以上的总承包商。中集集团、振华重工等海工巨头普遍被各家研究机构所看好。
在大型工程机械领域,我国已成功打破国际巨头在盾构机领域的垄断地位。长期以来,进口盾构机占据了95%以上的国内市场。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开展盾构机研制的企业,其自主研制的直径11.22米泥水平衡盾构机已成功应用于上海世博会配套工程的打浦路隧道复线工程中。此外,北方重工、大连重工在盾构机的设计、生产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徐工集团在日前举行的Baumachina2010展会现场获得了6台800吨以上全地面起重机订单。该集团自主研发的2000吨级履带起重机以及1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正式下线。目前,国内市场上,以徐工为代表的中国起重机产品已占据300吨以下的大部分市场,在300吨以上市场上,开始向国际巨头发起强有力的挑战。三一重工在混凝土泵送技术、广西柳工集团在装载机挖掘机等行业排头兵进步神速。(
获取更多评论